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香蕉問題香蕉解決 2006/10/22

台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在海口參加國共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時表示,為解決台灣香蕉生產過剩、滯銷問題,國民黨智庫將請大陸協助採購六百公噸台灣香蕉,希望藉由透過這樣的銷售,解決台灣香蕉生產過剩的問題。

其實農業本來就是看天吃飯的產業,而台灣在夏秋之際由於颱風的影響,產量與價格很容易產生暴漲或暴跌的現象。價格暴漲時,消費者固然是吃不消,而價格暴跌時,農民卻又叫苦連天。但由於颱風的不確定性,農產品在這段時間中,在產量與價格中原本就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因此,身為台灣省農會總幹事的張永成先生在國共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上提出這樣的訴求原本就無可厚非,而且我們也相信,台灣的輸出香蕉無論等級或品質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有口皆碑,若能順利的銷往大陸,將也會是大陸消費者的福音。

目前台灣香蕉除了銷往日本與大陸外,在國際市場上由於貨源充足,在與其他國家所出口的香蕉相較之下,由於沒有特別的優勢,要拓展市場有一定的難度。

但最近澳洲科學家對“香蕉“的一番話或許可以作為台灣的果農或整體農業的參考。

澳洲昆士蘭的首席科學家安德魯斯教授(Peter Andrews)最近在一個公開演講中呼籲,昆士蘭應該極力研發新的基因改良食品來對抗乾旱及減少世界性的饑荒。他舉烏干達為例,在烏干達有38%五歲以下的兒童由於營養失調而阻礙了他們的發育,雖然他們每天有約一公斤的香蕉當他們的主食,但其中卻缺乏足夠的維生素A、E與鐵質。

因此,他認為昆士蘭應加緊腳步進行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藉由基因改造的方式讓香蕉中能包含這些饑民們所缺乏的營養。他並強調,根據聯合國食品及農業組織估計,全球目前約有八億五千萬人受營養失調所苦。

台灣在生物科技上擁有許多領先全球的成果,尤其在農產品改良上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當今天台灣面臨香蕉或其他農產品生產過剩的情況時,實在應該致力於開發更具有附加價值的產品,以提昇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何況,台灣如果能成功提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所受益的不光只是經濟面,屆時如果能將相關技術及產品輸出至長期為饑荒所苦的地區如烏干達等,讓當地人民不再為營養失調所苦,台灣所能獲得的將不單是經濟上的效益,更能藉此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正面形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