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革命之後



繼北非的突尼西亞及埃及之後,中國在十三個城市中,也依循著她們的足跡,爆發了藉由網路連結的「茉莉革命」。在這同一時期,中東的巴林和北非的利比亞也都發生了西方媒體稱之為「革命」的大規模示威者與執政者間的流血衝突。

這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所影響的國家除中國外,主要是有著強烈的伊斯蘭文化背景的國家。這幾個國家在宗教、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上都各有差異,但爆發這些革命行為的成因卻都有著高度的共通點,那就是:社會上缺乏公平正義、經濟上貧富差距過大、而政治上則多為威權體制,政治腐敗,缺乏民主自由及人權法治。

在這一波的革命行為中,我們看到了有的政權被人民的力量給推翻了,而有的政權卻運用武力將這股力量給強壓了下去。

這樣的場景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可以說我們都在重複見證著歷史。但歷史也告訴我們,推翻威權政府這個行為在革命的整個過程當中其實是相對容易完成的,而真正的考驗卻是在革命之後!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政治和社經結構的改變,讓更多的人參與政治程序,也讓社會能夠更公正平等。

但如果我們從1980年代末期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的經驗來看,當革命成功初期的興奮感過去,而新政權無法立即而有效的改善人民生活甚至於無法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時,民主化理想殞落的速度將會和人民的失落感成正比。

而一個要維持政局穩定和平穩的新政權在缺乏執政經驗和基礎的情況下,勢必需要仰賴前朝的部份官員甚至是軍事力量來維持政府的基本運作。這時,新政權仰賴舊政治勢力的程度如何拿捏,執政的方式如何修正,在在考驗著新政權維護革命成果的能力。

就像如今突尼西亞雖然推翻了前總統班阿里,但臨時政府卻依然由1999年起就擔任總理的加諾奇繼續擔任總理一職!而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後,目前政權卻依然掌握在以譚塔威將軍(HusseinTantawi)所主導的軍事委員會手裡!

這兩個剛經歷過革命洗禮的國家目前仍沉浸於革命剛成功時的喜悅裡。但革命後是否能夠順利改革政治體制、改善經濟環境、改進社會資源的分配,恐怕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也會是這第四波民主化成敗的重要示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