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有法條沒有法意的社會 (蘋果日報 20151202)


過去一周內,台灣分別發生了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王如玄的軍宅案及頂新案的一審判決,對社會造成重大衝擊的事件。

這兩起事件再次展現,台灣社會即使已經是一個擁有選舉制度的民主社會,但整體的公民意識及法治文化仍然是處於相對落後階段。

透過這兩個案子我們看到了台灣社會雖然有著基本形式上的法律規範,但在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中,法條(The letter of the law)是需要搭配法意(The spirit of the law)來完善社會的法律體制。

但很不幸的,在這兩案件中,我們看到了應當屬於社會領袖的政治人物以及法治守護者的司法官們,運用了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職業知識,巧妙的運用了法條的表面解釋而罔顧該法律立法時的精神(即法意),游走法律邊緣或以替自身牟取經濟利益或替財團解套脫罪,完全反映出台灣部分法律人玩弄法條踐踏法意的積弊惡習。

當然也有人會認為這是法律在制訂時不夠嚴謹所造成的問題,但即使以法律規範相對完善的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法治經驗來看,法律永遠是不夠周全的。

民主國家往往面臨的情況,不是法律制訂不夠周全,就是為求周全致使法律規定過於嚴謹而造成執行窒礙難行。

有賴人民自我提升

因此在一個成熟的民主法治社會中,立法者、執法者以及司法者都需要在法律的制訂、執行和判定中將法律條文及法律精神充分結合,俾能維持社會的公平正義。

這次的軍宅案中,我們看到了曾為政府部會首長的王如玄運用了法條的灰色空間,將原本政府照顧軍眷的美意轉化成了個人經濟上的利益。雖然行為不違法條,但卻是糟蹋了法意。身為法律人,真的將法律做成了道德的最低標。

而在頂新案中,我們更看到了司法官們為財團富豪脫罪的高明手段,將一件影響民生甚鉅的食安案件,技巧性的在細節上心證的讓人嘆為觀止。不但打垮了台灣人民對食安的防線更打垮了台灣人民對司法信心的防線。

台灣由威權獨裁體制轉化為民主法治體制,但目前看來在體制轉化後的公民意識及法治文化尚未跟上腳步。筆者相信這是台灣目前社會亂源的根本原因,當一個國家有體制而沒有相應的文化時,再良好的社會及政治制度都會因個人的貪念及欲望所破壞。而想要改善目前台灣這種有制度沒文化、有法條沒法意的情況,實有賴於台灣人民對自我要求的提升,不再鄉愿跟和稀泥,並強烈監督有權力的個人及機關,俾能讓台灣真正向上提升為擁有公平正義的公民社會。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為澳洲說幾句話

日前在布里斯本機場送朋友回台時,曾在機場見到某對藝人夫妻帶著孩子在航空公司櫃檯排隊。雖然當時有認出兩位名人,但在不打擾私人行程的前提下,並未前往追星式的打招呼並自我介紹。當時想的是尊重這一家人的私人時間,但對有名人選擇前來澳洲度假也感到與有榮焉。

豈知在過幾天後,竟然在電子媒體上看到該藝人對在澳洲所受到的待遇大感不滿,並在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情緒性的指責澳洲「白人嚴重歧視華人」。

這種由於認知不同而引發的情緒性言論,讓身為布里斯本市首位華裔議員的筆者不得不站出來為澳洲的生活型態做出正解,以避免該藝人這種以偏概全的言論對澳洲的形象造成損害。

該位藝人對澳洲感到不滿的地方主要在於「物價過高」及所謂的「白人嚴重歧視華人」,至於食物好不好吃或吃不吃得習慣則是另一回事。

其實澳洲物價比台灣高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澳洲在過去十五年間得力於政府經濟管理良好再加上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對澳洲原物料的需求強勁,讓澳洲的整體景氣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中都屬於佼佼者。當然這也直接推動了澳洲薪資及物價的高漲,因此與台灣相較之下物價當然顯得偏高。

但也正是由於澳洲的經濟一片欣欣向榮才吸引了為數眾多的台灣青年前來打工度假以追求更好的工作報酬。

至於只因為在買漢堡時被後來的顧客後來居上先拿到他們點的食物,就認定是「白人嚴重歧視華人」則未免太情緒化並過度解讀一個單純的情況。

在澳洲獨立經營的外帶食物小店家往往都是家族小本經營,而在尖峰時期往往忙不過來。因此如果點的東西較為多樣化,相較之下自然會比簡單的預做食品花費更久的時間處理。所以如果只是感到被人插隊就指責澳洲「白人歧視華人」的話,未免就顯得小題大作以偏概全了。

澳洲地處天南、地大物博,人民普遍個性純樸,對外來移民較其他移民國家更為友善。因此由於一個單一現象就指責澳洲白人歧視華人的話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何況如果歧視的情況真的這麼嚴重的話,筆者身為華裔移民第二代,在去年競選時就不會以近75%的得票數當選。而也不會在今年的國會大選中,主流政黨紛紛推出包括華裔、越裔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的候選人來參與競選了。

藝人在一個社會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及媒體光環,其一言一行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更應該要謹言慎行,避免以情緒化的態度對他人(或他國)作出不實的指控,造成對他人(或他國)的傷害。

澳洲是個繁榮、友善也充滿了機會的國家,澳洲政府也認知到澳洲的未來與亞洲地區息息相關。希望在越來越頻繁的的交流中,類似這種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誤解可以不再發生。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何日出現「競爭者團隊」?



總統大選的會前賽正在如火如涂的熱烈上演中。綠營方面,有鑒於上一屆總統初選時「刀刀見骨」所留下來的後遺症,至今蔡蘇兩人仍算是好言相向,但彼此間無聲的較勁卻也不時的冒出點火藥味。而藍營方面,雖然對總統人選沒有爭議,但副手之爭卻也是暗潮洶湧。

依照台灣的政治文化,等人選決定後,落敗的一方往往會就此出局!不管他多有才能或多有歷練,政治中往往容不下亞軍的位置。

但可惜的是,台灣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可以容納一個有能力挑戰自己的對手加入自己的團隊並付予重任。藍營中的王馬是如此,當年強捏就的連宋,以及綠營的長昌配都在在證明了台灣的政治人物心胸不夠寬大的一面。而目前蔡蘇似乎也在步上同一條道路!

然而在台灣這樣一個天然資源有限的小島上,若每次的政治競爭中,都要削弱掉一半最寶貴的資源-人才時,台灣未來發展之路勢必會越走越狹隘。

在一本美國前總統林肯的英文傳記「Team of Rivals」(競爭者團隊)中,描寫了林肯當年雖然以政治謀略以及棄保效應打敗了共和黨內的聲勢及能力均勝過於他的蘇華德(William H. Seward)。卻在當選總統後,任用蘇華德當他的國務卿,並也在不同的階段中容納了他其他的對手進入他的團隊並付以重任。

這一本書讓現今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奉為寶典,並在入主白宮後,也大膽的任用希拉蕊擔任他的國務卿,基本上就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

相較於美國這樣一個國土龐大、資源充足的國家,政治人物願意任用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來擔任僅次於己的職務,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自信和心胸。

台灣的政治人物往往偏好贏家通吃式的政治手法。既不敢也不願將有能力的對手納入團隊中,不然就是表面接納卻將之架空,總是懷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心態。

如果我們假設在2000年時連宋間能真正搭配合作;或是陳水扁在扁宋會後敢大膽邀請宋楚瑜擔任行政院長,台灣今天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況?而如果今天馬英九願意主動邀請王金平擔任副手人選;亦或是蔡蘇間不必經過初選來產生總統候選人,那又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景況?

在台灣目前面臨著種種政治、經濟、外交等等的挑戰時,一個廣納對手的團隊或許能替台灣帶來更多元的治理能力,也能更迅速弭平選舉帶來的對立。但是當我們看著這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們為了自己的小算盤還在有聲無聲的揮刀互砍時,我們不由得要問一句:我們何時才看得到「競爭者團隊」啊?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政治上的幸運精子



股神巴菲特曾經形容富二代是「幸運的精子」,並將此定義為:他們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財富不是因為他們自己。而是因為上帝。

相信以巴菲特的身份和他的身家而言,這應該是他的一句戲謔之語。

但是對有志於參選2012年總統大選的前副總統呂秀蓮而言,黨內那些沒有經過政治磨難的年輕對手們,也只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幸運精子而已。

呂前副總統自黨外時代起就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也曾為美麗島案入獄;民進黨成立後更曾擔任過立委、縣長以及副總統等職位。不論輩份與資歷在目前的民進黨內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

以曾為美麗島案受刑人的資歷來比較,即使是扁、蘇、謝等美麗島案辯護律師們,在他們眼中可以說都是政治上的揀便宜者。這也是施明德和許信良等前輩們對陳水扁這後生晚輩的心結所在,更遑論呂秀蓮對才入黨沒幾年的蔡英文的不以為然之處。

然而民主政治卻往往非以論資排輩來決定位置。不然民主先進國家如美國的科林頓、小布希、歐巴馬,或是英國的布萊爾及卡麥隆等人也就不會有機會如此年輕的當上國家領導人。

在經由選舉決定領導人的民主國家中講求的是政治人物的能力與魅力而非資歷。因此,確定要參加黨內初選的呂前副總統固然不必妄自菲薄卻也不必倚老賣老,只要努力展現出自己的實力與魅力,很快就會知道誰是民心所向。

而同樣身為政治菁子(菁英份子)的呂秀蓮及黨內其他天王們,無論初選的結果如何,重點是要願賭服輸。因為不管在這場比賽中誰跑贏了誰,將要面對的都會是一場需要更大的幸運才能打贏的硬仗。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一場難堪的外交敗仗



一場由菲律賓將台灣籍嫌犯遣送到中國而引起的外交事件,在馬政府倉促應戰、錯誤評估及長期的外交不作為下,終於演變成了台灣在國際關係中一場比當年陳水扁迷航之旅更難堪的外交敗仗。

如果我們從頭檢視這起事件從發生之初直到目前的發展,可以看出馬政府在外交及國際政治上犯了戰略上的錯誤,而在這起事件上則又犯了戰術上的錯誤。

就戰略面來說,繼李登輝時代的「彈性外交」及陳水扁時代的「烽火外交」後,馬英九提出的「活路外交」以「外交休兵」為最高指導原則。在表面上似乎緩和了兩岸在國際間的鬥爭,但卻也宣示著台灣已放棄對自己主權的宣示!

在李、扁時代,不論是彈性外交還是烽火外交,都在跟國際社會宣示著台灣做為一個民主自由的小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強大壓力下,爭取生存及認同的決心。

台灣當時的決心與努力,讓台灣在以實力掛帥的國際社會上爭取到了同情及部份的認同。也讓許多國家即使礙於中國的壓力無法在外交上承認台灣,卻能在實質上提供近乎官方的待遇。更有許多民間友人願意在各個重要場合為台灣發聲。

但自從馬政府開始「外交休兵」後,這一切行為忽然都成了多餘。當國際社會上看到連台灣自己都已經服膺於「一個中國」原則時,所有的友人都失去了原本支持台灣的立場。

可以說在外交戰場上,馬總統還不等中國將台灣逼到牆角時,就已經自己先到牆角罰站,期待能以此換來中國的善意。但事實上,當台灣在外交上幾乎是不戰而降的情況下,中國卻仍是毫不鬆手的步步進逼,誓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形塑成中國的地方政權。

除了戰略上的錯誤外,馬政府在處理這起事件時也完全沒有章法,毫無戰術可言。先是無法掌握菲方的行動,事發後又將一件可責成亞太司長處理之事,先由外交部長上陣,繼而有行政院長放話,最後還讓總統出面遭受羞辱。這種不但不知彼也不知己的做法,實在不禁讓人質疑台灣是否還有外交能力可言?

這一整起事件,中國實為始作俑者。但在馬政府將兩岸關係至於外交關係之上,並服膺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台灣除了唾面自乾外,實在也不知道能再做些什麼事。

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革命之後



繼北非的突尼西亞及埃及之後,中國在十三個城市中,也依循著她們的足跡,爆發了藉由網路連結的「茉莉革命」。在這同一時期,中東的巴林和北非的利比亞也都發生了西方媒體稱之為「革命」的大規模示威者與執政者間的流血衝突。

這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所影響的國家除中國外,主要是有著強烈的伊斯蘭文化背景的國家。這幾個國家在宗教、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上都各有差異,但爆發這些革命行為的成因卻都有著高度的共通點,那就是:社會上缺乏公平正義、經濟上貧富差距過大、而政治上則多為威權體制,政治腐敗,缺乏民主自由及人權法治。

在這一波的革命行為中,我們看到了有的政權被人民的力量給推翻了,而有的政權卻運用武力將這股力量給強壓了下去。

這樣的場景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可以說我們都在重複見證著歷史。但歷史也告訴我們,推翻威權政府這個行為在革命的整個過程當中其實是相對容易完成的,而真正的考驗卻是在革命之後!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政治和社經結構的改變,讓更多的人參與政治程序,也讓社會能夠更公正平等。

但如果我們從1980年代末期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的經驗來看,當革命成功初期的興奮感過去,而新政權無法立即而有效的改善人民生活甚至於無法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時,民主化理想殞落的速度將會和人民的失落感成正比。

而一個要維持政局穩定和平穩的新政權在缺乏執政經驗和基礎的情況下,勢必需要仰賴前朝的部份官員甚至是軍事力量來維持政府的基本運作。這時,新政權仰賴舊政治勢力的程度如何拿捏,執政的方式如何修正,在在考驗著新政權維護革命成果的能力。

就像如今突尼西亞雖然推翻了前總統班阿里,但臨時政府卻依然由1999年起就擔任總理的加諾奇繼續擔任總理一職!而埃及在穆巴拉克下台後,目前政權卻依然掌握在以譚塔威將軍(HusseinTantawi)所主導的軍事委員會手裡!

這兩個剛經歷過革命洗禮的國家目前仍沉浸於革命剛成功時的喜悅裡。但革命後是否能夠順利改革政治體制、改善經濟環境、改進社會資源的分配,恐怕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也會是這第四波民主化成敗的重要示範。

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勤王與表態(2011年 02月17日 蘋果日報)



由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所主演的政治表態秀,最後在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插花下圓滿的落幕了。只可惜原本由楊前署長一人獨自擔綱演出的這場「勤王秀」,最後卻被郭董這位意外殺出的最佳男配角給奪走了部分的光采。

根據定義:「勤王」泛指君王有難時,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楊前署長在署長卸任前一天,以末日署長的身分控告名嘴的做法,實在無法令人苟同,更無法讓人不認為這個做法的背後沒有政治上的考量。

第一,如果只要對注射疫苗,尤其是台灣生產的國光疫苗,有所疑慮而在公開加以評論,甚至表態拒絕施打就該下地獄的話,那楊前署長該告的人應該不只這幾位政治色彩明顯的名嘴。而是應該告遍台灣所有政論節目上的各大名嘴,甚或是所有公開表態拒絕施打的政治人物及意見領袖。

第二,就算真的是因為對名嘴們的言論義憤填膺,並相信已對防疫造成影響。那在影響之初就應該要趕緊提告來遏止這些名嘴的行為。怎麼會選在卸任前一天才以署長而不是以現在自稱的人民頭家的身分來提告?這種將爛攤子丟給接任署長的做法,不正是台灣話形容的「詛咒給別人死」嗎!

說穿了,楊志良的這個動作其實只是一種政治上的勤王秀。在卸任前一天以官方身分將對馬政府不友善的政論節目名嘴告上法院,既可以為馬英九連任總統之路開出掃除障礙的第一槍,又不用為這個做法付出任何代價。之後再以拍賣公事包以捐款到健保愛心帳戶的做法替自己樹立公益形象。這些充分運用行政和社會資源來成就自己形象的做法真的是高明啊。毋怪乎他是馬政府中難得一見可以全身而退的高級政務官。

可惜的是,楊前署長的風采卻被最後才殺出來的郭董硬是分走了一大半。郭董以與個人身家相比有如一毛的五百萬元標下了這個公事包,無異是看穿了楊志良的勤王之舉,因此趕緊藉此表態。花一點小錢,再加上兩句對名嘴們不痛不癢的批評,既可以顯示郭董急公好義的一面,又可以間接的表態支持勤王。

在這場政治表態秀中,我們看到了這兩位主角及配角的高明精算,讓人實在無法不感到佩服。難怪一位是能當到全身而退的一品大臣,而另一位能成為世界級富豪的紅頂商人。

孟子曾說過:「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今天在台灣我們見證這種「官商交征義」的行為後,相信「台灣將富強矣」。

而那些擔心台灣會「去中國化」的人,看到這種符合中華文化的表態行為後應該可以放心,台灣在這種中華文化的遺毒下,相信將很快的會上演「勤王」續集之「清君側」。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188957/IssueID/20110217